在心理科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为孩子成长、生活和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的父母,带着一脸困惑和不解,前来咨询孩子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他们会问:孩子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要安心学习就行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在整个养育过程中伴随而来的“养育焦虑”。
研究证实,父母的焦虑可能与“问题”小孩的出现密切相关。焦虑的父母鞭策孩子一路朝前追赶,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2019年一项关于中国父母养育焦虑的调查结果显示,91.5%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有过不同程度的焦虑,而在孩子的学习教育、心理和情绪管理、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焦虑程度相对较高。
如何缓解育儿焦虑
父母将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像陀螺一样在各种课业中辗转,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放慢步伐,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在一个他们擅长的领域发展,发挥孩子的长处,发现自身的优点,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密集的时间安排让孩子没有喘息的时间,无法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很多知识都是漂浮在表面的认知,而“慢养”之后,孩子增加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去探索曾经困扰他们的问题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在不断催促孩子加快步伐的时候,孩子内心也会随之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形成急躁的性格。而“慢养”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去将一件事情做得更加细致,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手忙脚乱,可以冷静地思考解决办法,性格变得更加沉稳。
追求速度的养育方式,让孩子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总结反思,再次遇到的时候依旧还会犯错,造成更多时间浪费。而“慢养”后,孩子们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回看过往,总结归纳,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未来的道路也会走得更加顺畅。
慢养孩子的正确操作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做好父母”的信息太多太杂,父母反而无所适从,经常小题大做,恨不得用天平与游标卡尺来精确量化,并因此容易夸大各种问题,导致认识上产生偏差,引起不必要的焦虑情绪。其次,成为家长后,加入各种群,聊着聊着,难免会有攀比现象,这个孩子英语好,那个孩子会跳舞……担心自己孩子落后。其实我们在为孩子做决定前,需要想一想这究竟是父母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只有家长先找到自己的节奏,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护好孩子内心的稳定感,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过于急切地让他们提前开放,违背了自然规律,反而会弄巧成拙。而给予他们时间,让他们缓慢成长,到了特定的时候,他们会用最美的姿态展现自己。
不少家庭原本快节奏的生活在增加了孩子的养育内容后会更加紧凑,可能忽视对于自身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同时由于养育理念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矛盾冲突日积月累,最后造成紧张的家庭关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适时停下脚步,把关注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更多家庭成员身上,加强与配偶的情感交流,安排丰富的家庭活动,维持稳定的家庭关系,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安稳的环境,比盲目追赶更重要。
日常的繁忙,会让人身心疲倦,对于身体及心理都是双重考验。如果处于耗竭状态下,会影响各种关系的处理,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事朋友关系等,因此,放慢自己的节奏,多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照顾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在自己状态不好时及时寻求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助,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好时间,以此来维持自己良好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只有照顾好了自己,才有足够的动力照顾孩子和家人。(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