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间:8:00-12:00 14:00-17:00

总值班:138-2352-026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保健

如何面对丧亲之痛

日期:2021-01-25 14:52 来源: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

  即使最坚强的人也会因失去亲人而深感痛苦。我们无法避免丧亲带来的悲痛,而耐心和同情心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心理学家将“丧亲”定义为我们所爱的人去世后的悲伤时期。哀悼所爱的人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露,而深深的悲痛却能把人压垮。

  这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期,对自己接受这个变化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伤痛需要时间疗愈。

  一、哀悼过程

  (一)极度悲伤

  悲痛由最初的震惊发展到后来的低压力阶段是一个本能过程。在此期间,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再是毁灭性的,你会慢慢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研究表明,强烈的丧亲之痛的压力通常在6-12个月开始平息。

  虽然痛苦,但哀悼是有益于健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还会有如下反应:

  麻木、震惊或怀疑,特别是在死亡突然发生时。

  焦虑。在失去所爱的人之后,自己的生活将如何继续?

  悲痛和流泪。情绪往往像波浪或爆炸一样出现,最初感到无法克制的痛苦,因思念亲人出现一过性的幻视或者幻听也是正常的。

  为所有不公平或因逝者离开而感到愤怒。

  因悲痛而难以进行日常活动,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或者无法忍受痛苦。

  (二)转变

  认识自己新的境遇和位置。

  直面痛苦和逃避痛苦的情景交替出现。

  找到符合文化习俗和个性的方式来表达悲痛。

  (三)走出悲伤

  接受思维及其后果。

  允许感情逐渐转化,建立在对逝者回忆并且压力较小的模式之上。

  发现生命,最终再度坚强。

  二、在自我关怀下完成哀悼

  (一)要有耐心

  其实哀悼没有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方式,无论有何种情绪都不要责备自己,即使其似乎不合理或有损尊严。

  研究表明,如果在亲人亡故2年后仍然感到极度悲伤,你可能患有抑郁症,需要专业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人的痛苦逐渐减弱,会再次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二)拥抱积极的情绪

  当亲人亡故时,我们有时会为享受生活感到内疚。

  美国精神病学教授M.凯瑟琳·希尔是处理丧亲之痛的专家,她认为“在这段时间里,积极的情绪是自然的,适当鼓励自己去感受这种情绪”。

  哀痛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会逐渐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而亲人缺席是可以接受的。在悲伤起伏之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应有负罪感。如果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并心怀感激,这将有助于减轻压力,所以要尽可能享受美好生活。

  三、通过建立“持续的纽带”完成哀悼

  死亡结束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两个人的关系。

  “持续的纽带”就是帮助人们在亲人离世的时候,感觉到彼此的关系仍然可以得到延续。逝者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情感对象而存在,我们也仍然可以爱他。同时,我们也愿意相信,将来有一天,即便自己离开了人世,我们身边的人也不会忘记我们,仍然可以和自己保持这种持续的情感联结。

  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死亡并不总是意味着丧失与分离,我们彼此的情感可以不用被割裂或遗弃,也不总是只有悲伤和恐怖的场景,还有我们对逝者的爱与思念。

  建立“持续的纽带”的方式:

  (一)仪式

  告别式或葬礼,与婚礼、毕业典礼类似,都是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寻找意义的仪式。这些仪式,都像是在我们漫长的人生叙述中划下的重点,让一些记忆变得更隽永深刻。告别式,不一定是沉重、悲切的,也未必非得是声势浩大的。?

  (二)纪念

  人们还可以通过文字,比如传记、信件、日记等或者音乐、影像等方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感受到与对方的感情是可以一直延续的。

  加拿大精神病学家戴安娜·麦金托什用“悲伤的海啸”来形容悲伤者的感情。        丧亲之痛就像巨浪冲击着我们,在第一次撞击之后,悲痛往往出现在两次波浪之间,这些相对平静的时刻,汹涌的压力和悲伤不断袭来。

  这些浪潮在我们的余生可能一直持续,往往在周年纪念或者节假日的时候特别难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汹涌的次数减少了,撞击程度也不再那么剧烈,痛苦也就相应减轻。当悲痛的波浪袭来时,请记住,你一定可以安全度过,而且在风平之时,依然会继续平静地生活。(韩耀辉)